——中秋吟月联谊晚会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抚琴而歌,琴歌合一。琴歌,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是我国最古老的,最传统的诗歌的吟诵艺术,是国学中的瑰宝。悠扬高雅的蜀派古韵,来自于全国首个琴歌社——天府琴歌社喻文燕及王铁军演绎的《良宵引》。
府琴歌社喻文燕及王铁军演绎《良宵引》
每一种文化的传承,都会用一种特有的方式和形式来展现,它们色彩纷繁,闪耀着光彩,绽放出魅力。汉服正是锦绣中华“衣冠上国”,文明“礼仪之邦”的具体体现,汉服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汉服礼仪展示,上演了一部穿越时空的宏大史诗。
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是,琴。“静”又是古琴琴音的最大特点,聆听王铁军、蒋银芳的《子夜吴歌》,又会是一种别样的心境。
汉服文化
歌曲的创作往往源自于生活,《关山月》、《听蜀僧浚弹琴》便是源自生活的艺术再造。这两首歌曲将由王铁军老师与李長元老师的琵琶、罗国柱老师的二胡、甘罗殊利带来的簫共同演奏。如此醉人的音律,让观众们回味无穷。
王铁军、蒋银芳的《子夜吴歌》
清音在汉族民间源远流长,除去江西省自成一派的清音。在四川也有着特有的“四川清音”。李博雯老师带来的《赶场》,叙述的是文化恵民,旨在把快乐送到百姓家门。
李博雯老师演唱《赶场》
从古至今,竹高风亮节的品质让人崇拜,在竹文化的氛围里诞生出用竹制作的乐器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‘四川竹琴’代表性传承人,罗大春带来竹琴表演《竹乡茶馆》,再一次将晚会引向高潮。
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‘四川竹琴’代表性传承人,罗大春带来竹琴表演《竹乡茶馆》
巴蜀文豪相聚成都书院,群贤同欢,畅叙友情,弘扬传统,共话发展。久远的汉服、传统的礼仪;精妙的川剧,精彩的曲艺;悠扬的琴声,诙谐的方言。在这次活动中,许多老艺术家即兴登台,一些在现代商业舞台渐已消失的传统艺术悄然重现。特别是拜月仪式,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,把跨越时空、富有永恒魅力、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开来。
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是丰收的节日,是合家团圆的喜庆节日,而国庆节是中华儿女为祖国庆生的伟大节日,借此契机,在成都书院举办的这场“弘扬国粹,传承经典”的中秋国庆双庆晚会,正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宏扬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