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

2017-03-25 16:51:25 | 阅读: | 作者:川味中国
感恩有您,精彩同行
头顶的天空,高远而开阔;脚下的土地,丰饶又美丽;漫长的一生,总要有信仰。巴山蜀水间,流淌着往昔的时光,我们热爱着头顶祖辈凝望过的天空,我们信仰着脚下这生养我们的土地,我们坚守着“让川味名扬世界”的信念。

致力川味产业发展,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。一路走来,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;一路走来,我们收获了丰硕成果。面对今天,展望未来,因为您的信任,我们心中就多一份信心和希望;因为您的合作,川味的事业将更加绚丽、更加辉煌!

川味中国,感恩有您,精彩同行!

      

编者按:今年1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重点任务要求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,构建准确权威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;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,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,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。


3月5日上午,由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、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商会和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联合主办,川味中国承办的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(以下简称《通览》)编辑研讨会在文殊坊川味中国馆召开,四川文化、艺术、新闻界的著名专家、学者与会研讨发言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)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2)


举办这次编辑研讨会,是贯彻落实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的精神和省、成都市“十三五”文化发展规划的务实举措,也是弘扬四川传统文化、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3)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4)


出席研讨会的不乏学界“大腕”,如著名茶文化专家、碧潭飘雪创始人徐金华,著名辞赋家、四川广播电视报社原总编辑李镜,著名国学家、辞赋家、教授张昌余,著名学者、巴蜀文化专家、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,著名学者、巴蜀文化专家、教授祁和晖,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昌林,著名民俗文化专家、成都最后一个堂倌路明章,四川经济日报原总编辑、教授黄基秉,原市场与消费者报社总编辑、教授谢文三,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李洪烈,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商会监事长徐成树。在会议研讨中,专家、学者们就《通览》发表了观点看法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5)

徐金华
著名茶文化专家、碧潭飘雪创始人

徐金华高度赞扬了《通览》的编撰意义并表示当代社会各产业都在强调转型升级,《通览》的编撰也要转型升级,书籍的内容要突出,需要有故事性,不要过分学术性,只有吸引读者,使人阅读,才能充分体现《通览》使用价值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6)

李镜
著名辞赋家、四川广播电视报社原总编辑

李镜表示,《通览》的核心不在“文化艺术”,而在于“产业”,因此在内容上,要将产业的业态、规模、生产、销售等一套流程,作为重点进行编写,方能凸显书籍的产业专业性。他对《通览》给予了厚望,期待《通览》能够成为产业的指导书籍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7)

张昌余
著名国学家、辞赋家、教授

张昌余认为《通鉴》是四川文化艺术产业的一部重要典籍,同时建议编撰工作要做到求简、求精,文化产业是“产权、产品、产值”的结合体,需要“物象化、物资化、物流化”。要实现以上几点,一是要做到正名,为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这本书正名,包括起止时间;二是借用,借用其它的通鉴、通览、名录等;三是创新,把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的创新点展示出来,针对读者对象,开放通览系统。总之,务必做到低调、务实、学风、公信力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8)

谭继和
著名学者、巴蜀文化专家、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

谭继和指出,上一部与四川有关的“通览”——《成都通览》编撰至今已有上百年了,《通览》编撰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,非常欣赏。同时,在编撰前要理清楚想要展示的内容,文化产业是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产业,因此内容上要现代化、产业化,加入一些新的文化元素,例如,文化创意产业、产业现代转型升级、大数据等内容,有重点、有前沿,全方位展示文化艺术产业。所谓创意产业,就是文化的创意,通过传承,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地转化,联合传统文化产业促进产业发展。谭继和认为《通览》的亮点应是继承传统文化特色,特别是川味特色,所以首先要承接传统文化,再次是创造新型产业,然后再说让产业怎么走出去。在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上下功夫,对国内、海外的影响,衣食住行都可进行阐述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9)

祁和晖
著名学者、巴蜀文化专家、教授

祁和晖对《通览》“服务、诚信、公平”的编辑原则非常赞同,并指出本书具有工具书的性质,书籍的名字应与其内容相符,希望把《通览》定义为“四川省传统文化产业通览”或“成都市传统文化产业通览”。内容以传统文化产业为核心,是为历史存照,以“低调、务实、客观、公正、廉明”为编撰原则。在编撰工作中要注意三点:一是名称谨慎考虑,二是内容的时间和空间要明确,三是入编标准要清晰,确保公正性。以上内容需要会后好好研究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0)

杨昌林
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

杨昌林说,《通览》是鸿篇巨制,意义重大,非常期待,需要长时间的工作。在内容上要选重点,不能够泛泛而谈,表达“今天的认识”,有新的观点,新的认知,引领今天人们对产业的看法,带动年轻人,让年轻人对文化艺术感兴趣。在文字上的阐述要多下功夫,对每一项文化艺术产业,要有深度认识,比如说到川剧,就要阐明过去的人是怎么认识川剧的,然而现在的人又怎么看待认识川剧的,要用文字让人们认识川剧,认识这一传统文化艺术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1)

谢文三
原市场与消费者报社总编辑、教授

谢文三表示,一部书定位是第一位的,这个定位既是内容的定位,也是读者的定位,内容要精要专,不要复杂宽泛了。书名叫《通鉴》会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,以产业通鉴为名,为业者提供专业指导,为读者提供产业资讯。同时,“手游”这类文化产业的新兴元素也要考虑入编,四川的天府软件园为四川的游戏、动漫文化提供了基础,《通览》也要为年轻人服务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2)

李洪烈
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审

李洪烈表示,就《通览》的框架而论,在绪论中应告诉大家文化艺术的概念、内容;具体涵盖的内容要切中产业,以产业进行划分;在附录部分,建议增加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名录(企业),介绍单位名称、所在地、业务,强化《通览》的工具书概念。在编撰时,每一篇章要提前写样章,物色好作者、专家,每一章找一位业界大咖作为统稿人。同时,还要寻找盈利的模式,控制好印刷的成本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3)

徐成树
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商会监事长
徐成树表示,商会将大力支持《通览》编撰工作,是未来商会的核心项目。文化与产业进行挂钩,才能显出其价值,《通览》的核心在于告诉读者文化艺术产业的概念性,作为产业的价值评估依据。
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4)

著名民俗文化专家、成都最后一个堂倌路明章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5)

四川经济日报原总编辑、教授黄基秉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6)

省政协文史研究员、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、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商会轮值会长、川味中国董事长张勤涛

《四川省文化艺术产业通览》编辑研讨会召开(图17)


本次研讨会后,《通览》编辑部将根据会议成果完善形成新的编辑策划大纲,积极稳妥推进《通览》编辑工作顺利展开。


TOP